Plant Experience
Detail
花烛(Anthurium andraeanum Linden)天南星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。茎节短;叶自基部生出,绿色,革质,全缘,长圆状心形或卵心形。叶柄细长,佛焰苞平出,革质并有蜡质光泽,橙红色或猩红色;肉穗花序黄色,可常年开花不断。
花烛原产于哥斯达黎加、哥伦比亚等热带雨林区。常附生在树上,有时附生在岩石上或直接生长在地上,性喜温暖、潮湿、半阴的环境,忌阳光直射。花烛花姿奇特美妍。花期持久,适合盆栽、切花或庭园荫蔽处丛植美化。
(概述图片来源:[1])
中文学名
花烛
拉丁学名
Anthurium andraeanum Linden[2]
别称
红鹅掌、火鹤花、安祖花、红掌
界
植物界
门
被子植物门
形态特征 听语音
天南星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。茎节短;叶自基部生出,绿色,革质,全缘,长圆状心形或卵心形。叶柄细长,佛焰苞平出,卵心形,革质并有蜡质光泽,橙红色或猩红色;肉穗花序长5-7厘米,黄色,可常年开花不断。[3]
共10张
花烛
产地生境 听语音
花烛原产于哥斯达黎加、哥伦比亚等热带雨林区。常附生在树上,有时附生在岩石上或直接生长在地上。原产于南美洲热带雨林潮湿、半阴的沟谷地带,通过引种改良和用光、温、水调节系统的大棚栽培,欧洲、亚洲、非洲皆有广泛栽培。
生长习性 听语音
花烛为多年生常绿草本花卉,性喜温热多湿而又排水良好的半阴的环境,怕干旱和强光暴晒,适宜生长昼温为26-32℃,夜温为21-32℃。所能忍受的最高温为35℃,可忍受的低温为14℃。
繁殖方法 听语音
分株
分株时期主要在凉爽高湿的春季,秋季阴凉天气也可分株。切忌在炎热的夏天或干燥寒冷的季节分株。分株时须注意以不伤母株为原则,太大的侧芽不分,靠太紧的侧芽不分,太弱小的侧芽也不分,主要分出比较容易与母株分离且较为健壮、至少有2条主要根系以上的侧芽。移植苗时分株可用手均匀用力,将侧芽与母株在地下茎芽眼处分离,较难分离时用锐利的消毒刀片在位于芽眼处将其切开。切花除芽分株须先拨开土层,注意根系的分布以及地下茎芽眼处,小心将芽眼处切开,再取出侧芽。切开的侧芽待伤口稍干后将其假植于阴凉处进行促根及恢复生长。种植时须使根系平展,植株直立,必要时进行支撑,种后不能立即浇水,可向叶面喷水保持湿度,2天后即可依情况进行浇水或施稀薄肥液。
扦插
对直立性有茎的花烛品种可采用扦插繁殖,剪取带1-2个茎节有3-4片叶的作插穗,插入水苔中,待萌发新根后定植盆内。[4]
播种
播种法一般在育种中才使用。花烛自然授粉不良,需经人工授粉才能得到种子,种子成熟后,要随采随播。花烛种子较大,采用室内盆播,发芽适温为25℃-28℃,播后20-25天发芽,播种苗需培育3-4年才能开花。常规繁殖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、成本低,一是繁殖速度慢,满足新品种推广的需求。二是繁殖植株易受病原侵染,,在植株体内积累,,导致物种退化甚至死亡。[4]
组培
花烛的茎尖、茎段、幼嫩叶片和叶柄都可作为组培外植体。外植体用流水冲干净,75%酒精浸泡约20-30秒,无菌水冲洗,然后用0.1%的升汞灭菌8-10分钟,用无菌水充分洗涤,去除灭菌液。用无菌滤纸吸去表面水分,切成适宜的大小,接种培养。不同的外植体诱导再生的途径不一样,用茎尖或芽培养,可直接诱导不定芽或侧芽的发生。而叶片、叶柄或茎段培养则先诱导愈伤组织,再分化形成芽或体细胞胚。培养基用MS、1/2MS或改良MS。改良MS培养基,将MS培养基中的一些成分作增减,降低硝酸铵的量在花烛上有较好的诱导效果。培养基附加30克/升蔗糖,8-10克琼脂作凝固剂,pH值5.8。激素调控最为关键,花烛对激素比较敏感,且有明显的累积效应。芽的诱导培养可用6-BA1-3毫克/升,配合NAA0.1-0.2毫克/升。用叶片等培养时先用6-BA1.0毫克/升,4-D0.1毫克/升诱导愈伤组织形成,再转入含有6-BA1.0毫克/升+NAA0.1毫克/升的分化培养基诱导芽的形成。
接种后前几天适当遮光,用日光灯辅助光照8-10个小时,温度25℃。培养45天左右,出新芽或愈伤组织后,转瓶继代培养。增殖培养经过40-50天的诱导培养后,立的无菌培养系转瓶培养增殖和促进芽的形成。培养基可用MS或改良MS+30克/升蔗糖+7克/升琼脂+6-BA0.5-1毫克/升+NAA0.5毫克/升,天左右培养一代。培养条件同前。壮苗和生根培养在增殖培养过程中,断长出芽苗,殖到一定量时,可降低激素的量,6-BA0.1-0.2毫克/升,芽苗长大长壮,出气生根。壮苗培养1-2代后,附加IBA0.1毫克/升或NAA0.1毫克/升的培养基上促进根的形成;在生根培养基上经过7-10天培养后,基部会长出气生根,逐步形成根系,30-40天左右,也进一步长高至3-4厘米。
这一时期辅助光照可使苗更为粗壮。移栽和温室育苗,苗取出,水漂洗净苗上的培养基后可进行移栽。移栽基质可用3份泥碳、1份珍珠岩和1份椰糠混配的基质,的用河沙、碎插花泥等。栽植后用800-1000倍百菌清淋透,喷水保湿。移栽前期适度遮阴,成活后每隔7-10天用叶面肥喷施,生长。定期喷多菌灵、百菌清等护苗防病。幼苗期叶茎都较嫩,常有地老虎、蜗牛等危害,情给予防治。[4]
栽培技术 听语音
基质
盆栽花烛宜选用排水良好的基质,规模化生产用泥炭、珍珠岩、沙的复合基质,其比例为,1立方米泥炭:4至5公斤珍珠岩:0.15立方米沙。其pH值保持5.5-6.5之间。最适生长温度为20-30℃,最高温度不宜超过35℃,最低温度为14℃,低于10℃随时有冻害的可能。最适空气相对湿度为70%-80%,不宜低于50%,因为保持栽培环境中较高的空气湿度,是花烛栽培成功的关键。因此,一年四季应多次进行叶面喷水。花烛不耐强光,全年宜在适当遮阴的环境下栽培,即选择有保护性设施的温室栽培。春、夏、秋季应适当遮阴,尤其是夏季需遮光70%。阳光直射会使其叶片温度比气温高,叶温太高会出现灼伤、焦叶、花苞褪色和叶片生长变慢等现象。[5]
上盆
花盆规格不同阶段对盆的规格要求不同,小苗阶段一般已在育苗公司完成,生产时所购买的花烛苗均是中苗(15厘米左右)以上。所以,在上盆种植时,可选择一次性使用的160×150毫米的红色塑胶盆种植。栽培基质栽培基质必须具有保水保肥能力强、通透性好、不积水、不含有毒物质并能固定植株等性能。种植前,基质还必须经彻底的消毒处理,以杀灭病虫害,保持其正常生长。上盆种植花烛是喜阴植物,种植时需要有75%遮光能力的遮光网,以防止过强的光照。采用双株种植优于单株种植,上盆种植时很重要的一点是使植株心部的生长点露出基质的水平面,同时应尽量避免植株沾染基质。上盆时先在盆下部填充4-5厘米颗粒状的碎石物,然后加培养土2-3厘米,同时将植株正放于盆中央,使根系充分展开,最后填充培养土至盆面2-3厘米即可,但应露出植株中心的生长点及基部的小叶。种植后必须及时喷施菌剂,以防止疫霉病和腐霉病的发生。[5]
水分
花烛属于对盐分较敏感的花卉品种,因此,应尽量把基质pH值控制在5.2-6.1之间,最适花烛生长。如果pH值过小,花茎变短,就会降低观赏价值。自来水适宜栽植花烛,但价格贵;天然雨水是花烛栽培中最好的水源。
盆栽花烛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水分要求不同。幼苗期由于植株根系弱小,在基质中分布较浅,不耐干旱,栽后应每天喷2-3次水,要经常保持基质湿润,促使其早发多抽新根,并注意盆面基质的干湿度;中、大苗期植株生长快,需水量较多,水分供应必须充足;开花期应适当减少浇水,增施磷、钾肥,以促开花。
然而,规模化栽培花烛成功的关键是保持相对高的空气湿度。尤其在高温季节,可通过喷淋系统、雾化系统来增加温室内的空气相对湿度。但要注意傍晚不要喷雾叶面,一定要保证花烛叶面夜间没有水珠,以避免高温灼伤叶片,出现焦叶、花苞致畸、褪色现象。在浇水过程中一定要干湿交替进行,切莫在植株发生缺水严重的情况下浇水,这样会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。在高温季节通常2-3天浇水一次,中午还要利用喷淋系统向叶面喷水,以增加室内的相对湿度。寒冷季节浇水应在上午9时至下午4时前进行,以免冻伤根系。[5]
肥料
根据荷兰栽培的经验,对花烛进行根部施肥比叶面追肥效果要好得多。因为花烛的叶片表面有一层蜡质,不能对肥料进行很好的吸收。液肥施用要掌握定期定量的原则,秋季一般3-4天为一个周期,如气温高,可以视盆内基质干湿程度可2-3天浇肥水一次;夏季可2天浇肥水一次,气温高时可多浇一次水;秋季一般5-7天浇肥水一次。施肥时间因气候环境而异,一般情况下,在上午8时至下午17时前施用;冬季或初春在上午9时至下午16时前进行。每次施肥必须由专人操作,并严格把好液肥(母液)的稀释浓度和施用量。把稀释后液肥的pH值调至5.7左右,EC值为1.2ms/cm时施用。此外,在液肥施用两小时后,用喷淋系统向植株叶面喷水,冲洗残留在叶片上的肥料,保持叶面清洁,避免藻类滋生。[5]
光照
花烛是按照“叶→花→叶→花”的循环生长的。花序是在每片叶的腋中形成的。这就导致了花与叶的产量相同,产量的差别最重要的因素是光照。如果光照太少,在光合作用的影响下植株所产生的同化物也很少;当光照过强时,植株的部分叶片就会变暖,有可能造成叶片变色、灼伤或焦枯现象。因此,光照管理的成功与否,直接影响花烛产生同化物的多少和后期的产品质量。为防止花苞变色或灼伤,必须有遮阴保护。温室内花烛光照的获得可通过活动遮光网来调控。在晴天时遮掉75%的光照,温室最理想的光照是20000Lux左右,最大光照强度不可长期超过25000Lux,早晨、傍晚或阴雨天则不用遮光。然而,花烛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光照要求各有差异。如营养生长阶段(平时摘去花蕾)时光照要求较高,可适当增加光照,促使其生长;开花期间对光照要求低,可用活动遮光网调至10000Lux至15000Lux,以防止花苞变色,影响观赏。[5]
温度
花烛生长对温度的要求主要取决于其它的气候条件。温度与光照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。一般而言,阴天温度需18-20℃,湿度在70%-80%之间。晴天,温度需20-28℃,湿度在70%左右。总之,温度应保持在30℃以下,湿度要在50%以上。
在高温季节,光照越强,室内气温越高,这时可通过喷淋系统或雾化系统来增加温室空气相对湿度,但须保持夜间植株不会太湿,减少病害发生;也可通过开启通风设备来降低室内湿度,以避免因高温而造成花芽败育或畸变。在寒冷的冬季,当室内昼夜气温低于15℃时,要进行加温;当气温低于13℃时更需要用加温机进行加温保暖,防止冻害发生,使植株安全越冬。[5]
湿度
花烛生长需要比较高的温度和相当高的湿度,所以,高温高湿有利于花烛生长。温度与湿度甚为相关,当气温在20℃以下时,保持室内的自然环境即可;当气温达到28℃以上时,必须使用喷淋系统或雾化系统来增加室内空气相对湿度,以营造花烛高温高湿的生长环境。但在冬季即使温室的气温较高也不宜过多降温保湿,因为夜间植株叶片过湿反而降低其御寒能力,使其容易冻伤,不利于安全越冬。[5]
营养调整
花烛经过一段时间的栽培管理,基质会产生生物降解和盐渍化现象,从而使其基质pH值降低、EC值增大,从而影响植株根系对肥水的吸收能力。因此,基质的pH值和EC值必须定期测定,并依测定数据来调整各营养元素的比例,以促进植株对肥水的吸收。[5]
摘芽
大多花烛会在根部自然地萌发许多小吸芽,争夺母株营养,而使植株保持幼龄状态,影响株形。摘去吸芽可从早期开始,以减少对母株的伤害。[5]
病虫防治 听语音
花烛的病害主要有细菌性枯萎病、根腐病、叶斑病等。其中细菌性枯萎病具毁灭性,是重点防治对象。该病多在叶与花上开始发生,感病症状为中间棕色周边发黄的斑点,从正常到被感染过程中的组织可见水渍状斑点。枯萎病的传播和造成危害的速度很快,侵染对象以叶片为主,当感染程度加大成为系统性侵害时,则杀死整个植株。目前还没有有效药物可用以治疗细菌性枯萎病。因而一旦发病,就必须采取坚决措施彻底销毁病株及附近植株,并对其余植株采取极严格的防疫措施。
花烛的根腐病和叶斑病多为真菌感染,使用杀真菌剂可获较好的防治效果,结合精细的水肥管理一般可使染病植株恢复健壮生长。[6]
主要价值 听语音
花烛花叶俱美,花期长、为优质的切花材料。用红色花烛为主材,配上小菊、霞草、艳山姜、变叶木瓶插,有着浓厚的江南乡惰。若以花烛为主花,篮插,配以文心兰、报岁兰、百合、天门冬,是一份精美无比的节日礼物。可以吸收人体排出的废气(氨气、丙酮),也可以吸收装修残留的各种有害气体(甲醛等),同时可以保持空气湿润,避免人体的鼻粘膜干燥。
花烛原产于哥斯达黎加、哥伦比亚等热带雨林区。常附生在树上,有时附生在岩石上或直接生长在地上,性喜温暖、潮湿、半阴的环境,忌阳光直射。花烛花姿奇特美妍。花期持久,适合盆栽、切花或庭园荫蔽处丛植美化。
(概述图片来源:[1])
中文学名
花烛
拉丁学名
Anthurium andraeanum Linden[2]
别称
红鹅掌、火鹤花、安祖花、红掌
界
植物界
门
被子植物门
形态特征 听语音
天南星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。茎节短;叶自基部生出,绿色,革质,全缘,长圆状心形或卵心形。叶柄细长,佛焰苞平出,卵心形,革质并有蜡质光泽,橙红色或猩红色;肉穗花序长5-7厘米,黄色,可常年开花不断。[3]
共10张
花烛
产地生境 听语音
花烛原产于哥斯达黎加、哥伦比亚等热带雨林区。常附生在树上,有时附生在岩石上或直接生长在地上。原产于南美洲热带雨林潮湿、半阴的沟谷地带,通过引种改良和用光、温、水调节系统的大棚栽培,欧洲、亚洲、非洲皆有广泛栽培。
生长习性 听语音
花烛为多年生常绿草本花卉,性喜温热多湿而又排水良好的半阴的环境,怕干旱和强光暴晒,适宜生长昼温为26-32℃,夜温为21-32℃。所能忍受的最高温为35℃,可忍受的低温为14℃。
繁殖方法 听语音
分株
分株时期主要在凉爽高湿的春季,秋季阴凉天气也可分株。切忌在炎热的夏天或干燥寒冷的季节分株。分株时须注意以不伤母株为原则,太大的侧芽不分,靠太紧的侧芽不分,太弱小的侧芽也不分,主要分出比较容易与母株分离且较为健壮、至少有2条主要根系以上的侧芽。移植苗时分株可用手均匀用力,将侧芽与母株在地下茎芽眼处分离,较难分离时用锐利的消毒刀片在位于芽眼处将其切开。切花除芽分株须先拨开土层,注意根系的分布以及地下茎芽眼处,小心将芽眼处切开,再取出侧芽。切开的侧芽待伤口稍干后将其假植于阴凉处进行促根及恢复生长。种植时须使根系平展,植株直立,必要时进行支撑,种后不能立即浇水,可向叶面喷水保持湿度,2天后即可依情况进行浇水或施稀薄肥液。
扦插
对直立性有茎的花烛品种可采用扦插繁殖,剪取带1-2个茎节有3-4片叶的作插穗,插入水苔中,待萌发新根后定植盆内。[4]
播种
播种法一般在育种中才使用。花烛自然授粉不良,需经人工授粉才能得到种子,种子成熟后,要随采随播。花烛种子较大,采用室内盆播,发芽适温为25℃-28℃,播后20-25天发芽,播种苗需培育3-4年才能开花。常规繁殖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、成本低,一是繁殖速度慢,满足新品种推广的需求。二是繁殖植株易受病原侵染,,在植株体内积累,,导致物种退化甚至死亡。[4]
组培
花烛的茎尖、茎段、幼嫩叶片和叶柄都可作为组培外植体。外植体用流水冲干净,75%酒精浸泡约20-30秒,无菌水冲洗,然后用0.1%的升汞灭菌8-10分钟,用无菌水充分洗涤,去除灭菌液。用无菌滤纸吸去表面水分,切成适宜的大小,接种培养。不同的外植体诱导再生的途径不一样,用茎尖或芽培养,可直接诱导不定芽或侧芽的发生。而叶片、叶柄或茎段培养则先诱导愈伤组织,再分化形成芽或体细胞胚。培养基用MS、1/2MS或改良MS。改良MS培养基,将MS培养基中的一些成分作增减,降低硝酸铵的量在花烛上有较好的诱导效果。培养基附加30克/升蔗糖,8-10克琼脂作凝固剂,pH值5.8。激素调控最为关键,花烛对激素比较敏感,且有明显的累积效应。芽的诱导培养可用6-BA1-3毫克/升,配合NAA0.1-0.2毫克/升。用叶片等培养时先用6-BA1.0毫克/升,4-D0.1毫克/升诱导愈伤组织形成,再转入含有6-BA1.0毫克/升+NAA0.1毫克/升的分化培养基诱导芽的形成。
接种后前几天适当遮光,用日光灯辅助光照8-10个小时,温度25℃。培养45天左右,出新芽或愈伤组织后,转瓶继代培养。增殖培养经过40-50天的诱导培养后,立的无菌培养系转瓶培养增殖和促进芽的形成。培养基可用MS或改良MS+30克/升蔗糖+7克/升琼脂+6-BA0.5-1毫克/升+NAA0.5毫克/升,天左右培养一代。培养条件同前。壮苗和生根培养在增殖培养过程中,断长出芽苗,殖到一定量时,可降低激素的量,6-BA0.1-0.2毫克/升,芽苗长大长壮,出气生根。壮苗培养1-2代后,附加IBA0.1毫克/升或NAA0.1毫克/升的培养基上促进根的形成;在生根培养基上经过7-10天培养后,基部会长出气生根,逐步形成根系,30-40天左右,也进一步长高至3-4厘米。
这一时期辅助光照可使苗更为粗壮。移栽和温室育苗,苗取出,水漂洗净苗上的培养基后可进行移栽。移栽基质可用3份泥碳、1份珍珠岩和1份椰糠混配的基质,的用河沙、碎插花泥等。栽植后用800-1000倍百菌清淋透,喷水保湿。移栽前期适度遮阴,成活后每隔7-10天用叶面肥喷施,生长。定期喷多菌灵、百菌清等护苗防病。幼苗期叶茎都较嫩,常有地老虎、蜗牛等危害,情给予防治。[4]
栽培技术 听语音
基质
盆栽花烛宜选用排水良好的基质,规模化生产用泥炭、珍珠岩、沙的复合基质,其比例为,1立方米泥炭:4至5公斤珍珠岩:0.15立方米沙。其pH值保持5.5-6.5之间。最适生长温度为20-30℃,最高温度不宜超过35℃,最低温度为14℃,低于10℃随时有冻害的可能。最适空气相对湿度为70%-80%,不宜低于50%,因为保持栽培环境中较高的空气湿度,是花烛栽培成功的关键。因此,一年四季应多次进行叶面喷水。花烛不耐强光,全年宜在适当遮阴的环境下栽培,即选择有保护性设施的温室栽培。春、夏、秋季应适当遮阴,尤其是夏季需遮光70%。阳光直射会使其叶片温度比气温高,叶温太高会出现灼伤、焦叶、花苞褪色和叶片生长变慢等现象。[5]
上盆
花盆规格不同阶段对盆的规格要求不同,小苗阶段一般已在育苗公司完成,生产时所购买的花烛苗均是中苗(15厘米左右)以上。所以,在上盆种植时,可选择一次性使用的160×150毫米的红色塑胶盆种植。栽培基质栽培基质必须具有保水保肥能力强、通透性好、不积水、不含有毒物质并能固定植株等性能。种植前,基质还必须经彻底的消毒处理,以杀灭病虫害,保持其正常生长。上盆种植花烛是喜阴植物,种植时需要有75%遮光能力的遮光网,以防止过强的光照。采用双株种植优于单株种植,上盆种植时很重要的一点是使植株心部的生长点露出基质的水平面,同时应尽量避免植株沾染基质。上盆时先在盆下部填充4-5厘米颗粒状的碎石物,然后加培养土2-3厘米,同时将植株正放于盆中央,使根系充分展开,最后填充培养土至盆面2-3厘米即可,但应露出植株中心的生长点及基部的小叶。种植后必须及时喷施菌剂,以防止疫霉病和腐霉病的发生。[5]
水分
花烛属于对盐分较敏感的花卉品种,因此,应尽量把基质pH值控制在5.2-6.1之间,最适花烛生长。如果pH值过小,花茎变短,就会降低观赏价值。自来水适宜栽植花烛,但价格贵;天然雨水是花烛栽培中最好的水源。
盆栽花烛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水分要求不同。幼苗期由于植株根系弱小,在基质中分布较浅,不耐干旱,栽后应每天喷2-3次水,要经常保持基质湿润,促使其早发多抽新根,并注意盆面基质的干湿度;中、大苗期植株生长快,需水量较多,水分供应必须充足;开花期应适当减少浇水,增施磷、钾肥,以促开花。
然而,规模化栽培花烛成功的关键是保持相对高的空气湿度。尤其在高温季节,可通过喷淋系统、雾化系统来增加温室内的空气相对湿度。但要注意傍晚不要喷雾叶面,一定要保证花烛叶面夜间没有水珠,以避免高温灼伤叶片,出现焦叶、花苞致畸、褪色现象。在浇水过程中一定要干湿交替进行,切莫在植株发生缺水严重的情况下浇水,这样会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。在高温季节通常2-3天浇水一次,中午还要利用喷淋系统向叶面喷水,以增加室内的相对湿度。寒冷季节浇水应在上午9时至下午4时前进行,以免冻伤根系。[5]
肥料
根据荷兰栽培的经验,对花烛进行根部施肥比叶面追肥效果要好得多。因为花烛的叶片表面有一层蜡质,不能对肥料进行很好的吸收。液肥施用要掌握定期定量的原则,秋季一般3-4天为一个周期,如气温高,可以视盆内基质干湿程度可2-3天浇肥水一次;夏季可2天浇肥水一次,气温高时可多浇一次水;秋季一般5-7天浇肥水一次。施肥时间因气候环境而异,一般情况下,在上午8时至下午17时前施用;冬季或初春在上午9时至下午16时前进行。每次施肥必须由专人操作,并严格把好液肥(母液)的稀释浓度和施用量。把稀释后液肥的pH值调至5.7左右,EC值为1.2ms/cm时施用。此外,在液肥施用两小时后,用喷淋系统向植株叶面喷水,冲洗残留在叶片上的肥料,保持叶面清洁,避免藻类滋生。[5]
光照
花烛是按照“叶→花→叶→花”的循环生长的。花序是在每片叶的腋中形成的。这就导致了花与叶的产量相同,产量的差别最重要的因素是光照。如果光照太少,在光合作用的影响下植株所产生的同化物也很少;当光照过强时,植株的部分叶片就会变暖,有可能造成叶片变色、灼伤或焦枯现象。因此,光照管理的成功与否,直接影响花烛产生同化物的多少和后期的产品质量。为防止花苞变色或灼伤,必须有遮阴保护。温室内花烛光照的获得可通过活动遮光网来调控。在晴天时遮掉75%的光照,温室最理想的光照是20000Lux左右,最大光照强度不可长期超过25000Lux,早晨、傍晚或阴雨天则不用遮光。然而,花烛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光照要求各有差异。如营养生长阶段(平时摘去花蕾)时光照要求较高,可适当增加光照,促使其生长;开花期间对光照要求低,可用活动遮光网调至10000Lux至15000Lux,以防止花苞变色,影响观赏。[5]
温度
花烛生长对温度的要求主要取决于其它的气候条件。温度与光照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。一般而言,阴天温度需18-20℃,湿度在70%-80%之间。晴天,温度需20-28℃,湿度在70%左右。总之,温度应保持在30℃以下,湿度要在50%以上。
在高温季节,光照越强,室内气温越高,这时可通过喷淋系统或雾化系统来增加温室空气相对湿度,但须保持夜间植株不会太湿,减少病害发生;也可通过开启通风设备来降低室内湿度,以避免因高温而造成花芽败育或畸变。在寒冷的冬季,当室内昼夜气温低于15℃时,要进行加温;当气温低于13℃时更需要用加温机进行加温保暖,防止冻害发生,使植株安全越冬。[5]
湿度
花烛生长需要比较高的温度和相当高的湿度,所以,高温高湿有利于花烛生长。温度与湿度甚为相关,当气温在20℃以下时,保持室内的自然环境即可;当气温达到28℃以上时,必须使用喷淋系统或雾化系统来增加室内空气相对湿度,以营造花烛高温高湿的生长环境。但在冬季即使温室的气温较高也不宜过多降温保湿,因为夜间植株叶片过湿反而降低其御寒能力,使其容易冻伤,不利于安全越冬。[5]
营养调整
花烛经过一段时间的栽培管理,基质会产生生物降解和盐渍化现象,从而使其基质pH值降低、EC值增大,从而影响植株根系对肥水的吸收能力。因此,基质的pH值和EC值必须定期测定,并依测定数据来调整各营养元素的比例,以促进植株对肥水的吸收。[5]
摘芽
大多花烛会在根部自然地萌发许多小吸芽,争夺母株营养,而使植株保持幼龄状态,影响株形。摘去吸芽可从早期开始,以减少对母株的伤害。[5]
病虫防治 听语音
花烛的病害主要有细菌性枯萎病、根腐病、叶斑病等。其中细菌性枯萎病具毁灭性,是重点防治对象。该病多在叶与花上开始发生,感病症状为中间棕色周边发黄的斑点,从正常到被感染过程中的组织可见水渍状斑点。枯萎病的传播和造成危害的速度很快,侵染对象以叶片为主,当感染程度加大成为系统性侵害时,则杀死整个植株。目前还没有有效药物可用以治疗细菌性枯萎病。因而一旦发病,就必须采取坚决措施彻底销毁病株及附近植株,并对其余植株采取极严格的防疫措施。
花烛的根腐病和叶斑病多为真菌感染,使用杀真菌剂可获较好的防治效果,结合精细的水肥管理一般可使染病植株恢复健壮生长。[6]
主要价值 听语音
花烛花叶俱美,花期长、为优质的切花材料。用红色花烛为主材,配上小菊、霞草、艳山姜、变叶木瓶插,有着浓厚的江南乡惰。若以花烛为主花,篮插,配以文心兰、报岁兰、百合、天门冬,是一份精美无比的节日礼物。可以吸收人体排出的废气(氨气、丙酮),也可以吸收装修残留的各种有害气体(甲醛等),同时可以保持空气湿润,避免人体的鼻粘膜干燥。
Album (1)
§长大成树№
2017-05-06
大家好,这是我的第一篇成长日记。
Related Users
Elite Article